服務熱線
18916735302
13761613451
推進科學儀(yi) 器資源共享
據了解,為(wei) 了充分利用大型科學儀(yi) 器設備,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推動科技協同創新,早在2007年11月,全國大型科學儀(yi) 器協作共用網就已在北京正式開通。全國大型科學儀(yi) 器協作共用網包括環渤海、東(dong) 北、西北、長三角、西南、華中、泛珠三角七大區域,並建有涵蓋我國31個(ge) 省區市一級的協作共用平台。
作為(wei)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以及全國大型科學儀(yi) 器協作共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9年以來,首都科技條件平台已經建立了以27家研發實驗服務基地、12家領域中心、13家區縣工作站為(wei) 主體(ti) 的“小核心、大網絡”的工作體(ti) 係和科技資源開放服務體(ti) 係。共促進首都地區606個(ge) *、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的價(jia) 值181億(yi) 元、3.6萬(wan) 台(套)儀(yi) 器設備向社會(hui) 開放共享,促進了549項較成熟的科研成果轉移轉化,聚集了包括兩(liang) 院院士、長江學者等人才在內(nei) 的8700位專(zhuan) 家,形成了儀(yi) 器設備、數據資料、科技成果和研發服務人才隊伍共同開放的大格局。
“科學儀(yi) 器等資源的共享,讓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創新合作更向前邁進了一步,為(wei) 區域發展注入了科技生命力。”首都科技條件平台檢測與(yu) 認證領域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介紹說,今年4月9日,首都科技條件平台檢測與(yu) 認證領域中心就河北省大型科學儀(yi) 器資源共享服務聯盟的運行服務模式及平台建設情況,與(yu) 河北省科技開發中心進行了交流,重點探討了京冀區域在科技基礎條件方麵合作的基礎與(yu) 設想。
雙方對環渤海科學儀(yi) 器資源共享服務、檢測認證資源共享服務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後一致認為(wei) ,在當前資源整合、協作創新的大背景下,應該通過市場化機製,提高科技資源的使用效率,加強環渤海核心圈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謀求多方共贏的協同創新發展局麵。
據了解,首都科技條件平台檢測與(yu) 認證領域中心由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北京出入境檢驗三方共建,截至2013年年底共有成員單位44家,474台(套)價(jia) 值2.5億(yi) 元的儀(yi) 器設備資源實現對外開放共享,匯集科技需求200餘(yu) 項、開放實驗室21家,研發服務合同總額達4688.86萬(wan) 元;河北省大型科學儀(yi) 器資源共享服務聯盟由河北省、河北省出入境檢驗、河北省質量技術、河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等21家單位組建而成。
改變市場現狀
與(yu) 中國每年進口大量的科研用儀(yi) 器儀(yi) 表一樣,在服務民生方麵,進口科學儀(yi) 器同樣占據著較大的*。
以食品安全檢測科學儀(yi) 器為(wei) 例,有數據顯示,當前在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機構中,部級中心進口設備占到90%,省級中心進口設備占70%至80%,就連縣市級機構的進口儀(yi) 器設備都占到50%以上。有些項目總投資隻有三四百萬(wan) 元,光購買(mai) 進口設備儀(yi) 器就要花200多萬(wan) 元。
“其實,對於(yu) 大量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項目,大多涉及常量和微量的檢測分析,沒有必要都使用進口儀(yi) 器。”在展會(hui) 期間舉(ju) 辦的中國科學儀(yi) 器及實驗室技術高峰論壇上,中國儀(yi) 器儀(yi) 表學會(hui) 分析儀(yi) 器分會(hui) 顧問蔣士強研究員表示,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ye) 標準,當前國產(chan) 科學儀(yi) 器已完夠勝任大部分縣市級和基層的食品和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的檢測任務。他呼籲,有關(guan) 部門和科技界的同行謹慎運用進口科學儀(yi) 器,盡量采用國產(chan) 科學儀(yi) 器。
蔣士強認為(wei) ,對於(yu) 中國科學儀(yi) 器業(ye) 而言,行業(ye) 脫胎換骨的轉變其實是一個(ge) 很好的發展機遇。企業(ye) 應該抓住機會(hui) ,加大研發力度,積極拓展市場,從(cong) 而改變進口科學儀(yi) 器主導市場的現狀。
行業(ye) 發展需更多機會(hui)
眾(zhong) 多專(zhuan) 家表示,目前國產(chan) 科學儀(yi) 器已取得長足進步,但基層檢測機構依然盲目信任並購買(mai) 高價(jia) 進口儀(yi) 器。為(wei) 此,他們(men) 呼籲給國產(chan) 科學儀(yi) 器一個(ge) 發展的機會(hui) 。論壇日前在京召開。來自農(nong)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儀(yi) 器學會(hui) 分析儀(yi) 器分會(hui) 等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食品儀(yi) 表由中國與(yu) 部、中國農(nong) 科院等相關(guan) 機構、企業(ye) 的代表數百
投資隻有三四百萬(wan) 元,光購買(mai) 進口設備儀(yi) 器就花了200多萬(wan) 元,剩下的錢拿去建實驗室,其建設水平可想而知。服務中心的俞宏表示,當前在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機構中,部級中心進口設備來自工程建設占到90%,省級中心進口設備占70%~80%,就連縣市級機構的進口儀(yi) 器設備都占到50%以上。有些項目總
中國農(nong) 科院研究員蔣士強也表示,對於(yu) 大量食品質量安全檢測項目,大多涉及常量和微量檢測分析,沒有必要都使用進口儀(yi) 器。按照國家標準和行業(ye) 標準,事實上當前國產(chan) 科學儀(yi) 器已完勝任大部分縣市級和基層的食品和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檢測任務。
上一篇 : 國家化學品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將落戶上海
下一篇 : 室內(nei) 環境檢測備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