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8916735302
13761613451
近年來我國環境汙染治理投資持續增長,但在GDP中占比仍偏低,預計2014年將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大氣治理方麵,雖然我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標均有下降,但霧霾天氣仍繼續加重。2013年我國在大氣領域治理力度,2014年仍將是脫硝建設高峰期,脫硝產(chan) 業(ye) 鏈將顯著受益。汙水處理方麵,預計2014年水處理領域政策將進一步加碼,結合水處理行業(ye) 特點及政策關(guan) 注要點,膜處理產(chan) 業(ye) 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hui) 。
近兩(liang) 年來我國持續出台相關(guan) 政策,特別在《中共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決(jue) 定》(以下簡稱《決(jue) 定》)中,明確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五位一體(ti) ”總布局中重要一環,提出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汙權、水權交易製度,建立吸引社會(hui) 資本投入生態環境的市場化機製,推行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
在一係列的政策激勵下,2014年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將迎來更好發展機遇,特別是《決(jue) 定》中提出的一係列改革將促進細分領域取得重大進展,2014年政策催化仍是行業(ye) 投資關(guan) 鍵動力之一。
近年來,我國廢氣排放治理初見成效,具體(ti) 而言: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2117萬(wan) 噸,同比下降4.52%,總體(ti) 呈下降趨勢,但其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一倍,且遠高於(yu) 美國1036萬(wan) 噸和歐盟27國568萬(wan) 噸的水平;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為(wei) 2338萬(wan) 噸,較2011年的2404萬(wan) 噸下降2.77%,其中工業(ye) 源排放占比70.93%,其次是機動車排放占比27.38%。
2013年9月10日,出台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隨後與(yu) 京津冀等六省區市政府簽訂大氣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shu) ,並出台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
同時,也安排50億(yi) 元資金,用於(yu)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汙染治理工作。同時,地方政府實施細則相繼出台,如9月北京公布《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10月上海*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涉及183項舉(ju) 措、10月下旬天津市清新空氣行動方案正式實施等。另外,環保法修訂草案中提出增加環境保護財政投入等,後續有望推出針對大氣汙染的《清潔空氣法》。
大氣治理方麵係列政策出台不僅(jin) 從(cong) 資金方麵給予大力扶持,更是加大了違法處理力度。因此,在政策作用下,2014年廢氣相關(guan) 領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hui) 。
水處理
水質提升、海水淡化、再生水和水汙染防治需求增多,標準加嚴(yan) ,膜技術前景樂(le) 觀。
2005年以來,我國廢水排放總量持續增長,2012年排放量為(wei) 684.60億(yi) 噸,同比增長3.85%,其中生活廢水排放462.7億(yi) 噸,同比增長8.13%,占比67.59%;工業(ye) 廢水為(wei) 221.6億(yi) 噸,同比略降4.02%,占比32.37%。
“十二五”期間,我國水汙染治理資金投入需求將超過1萬(wan) 億(yi) 元,預計實現1.2~1.3萬(wan) 億(yi) 元的收入。2012年4月公布了《“十二五”全國城鎮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建設規劃》,規劃新建汙水管網15.9萬(wan) 公裏、新增汙水處理規模2611萬(wan) 立方米/日、新建汙泥處置規模518萬(wan) 噸/年、新建汙水再生利用設施規模2675萬(wan) 立方米/日,僅(jin) 上述建設規劃投資4300億(yi) 元。
在牽頭的3項環保行動計劃中,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已出台,《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預計正在編製中,全國環境商會(hui) 秘書(shu) 長駱建華也表示,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將投入兩(liang) 萬(wan) 億(yi) 元。
受益於(yu) 水質提升、海水淡化、再生水和水汙染防治需求,膜處理技術行業(ye) 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hui) 。
首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已於(yu) 2012年7月1日開始全麵強製執行,新標準將水質監測指標由35項提升至106項,新標準實施時間為(wei) 2015年,即2014年我國自來水廠改造將來難得的發展機會(hui) 。
其次,2012年12月我國發布《海水淡化產(chan) 業(ye) 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chan) 能達220萬(wan) 立方米/日以上,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達300億(yi) 元以上。
因此,膜技術領域在2014年發展前景較為(wei) 樂(le) 觀。
上一篇 : 大氣監測市場前景看好
下一篇 : 政策助力環保儀(yi) 器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