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13761613451、18916735302

新聞中心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新聞中心 >環境監測儀器受重視 監管亟待加強
環境監測儀器受重視 監管亟待加強
更新時間:2014-04-12   點擊次數:1562次

編者按:“目前,我國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已形成門類品種比較齊全,布局較為(wei) 合理,具有相當技術基礎和生產(chan) 規模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從(cong) 產(chan) 品的科技水平分析,目前絕大部分中低端產(chan) 品品種基本齊全,能夠批量生產(chan) ,且質量穩定。但在技術方麵與(yu) 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國產(chan) 監測設備*不斷擴大

從(cong) 2013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監測設備的市場結構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國家開始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實施方案之後,監測設備出現了較為(wei) 明顯的進口替代。2012年大約80%的監測設備是進口設備,而2013年下半年,國外的監測設備的*已經低於(yu) 國內(nei) 設備。

國產(chan) 監測設備*不斷擴大有三大原因。一是信息安全因素,支持監測設備國產(chan) 化。環境數據均是無線傳(chuan) 播的且監測設備逐步走向一體(ti) 化模式,同時可監測到敏感信息,從(cong) 信息安全角度考慮政府鼓勵監測設備國產(chan) 化。

二是本土具有擴張的先發優(you) 勢,比如技術儲(chu) 備和資金實力。環境監測的單一監測指標市場空間有限,國內(nei) 在經曆了上市融資後,資金充裕,研發投入占比高,奠定了技術優(you) 勢和資金優(you) 勢,具備擴張潛能。

三是第三方運維成國內(nei) 企業(ye) 競爭(zheng) 的藍海。向第三方運維轉型,是環境監測企業(ye) 的發展趨勢,也是加大行業(ye) 內(nei) 分化的重要環節。

“一方麵國產(chan) 設備性價(jia) 比高,在符合監測性能達標的前提下,國家要求按照政策將優(you) 先選用國產(chan) 設備;另一方麵大氣監測涉及到國家安全層麵,因此政府采購對國產(chan) 設備存在明顯的傾(qing) 向性。因此未來國外和國內(nei) 廠商的市場占比將此消彼長,結構將有大的調整,預計2014年國產(chan) 監測設備的*將會(hui) 達到80%.”招商證券研究員侯鵬非常看好國產(chan) 監測設備市場。

監管力度已刻不容緩

在經曆過住不好、吃不放心之後,國人的戰鬥指數終於(yu) 又被升級這次是環境汙染。新年時,一場蔓延北方多省的霧霾天氣令剛剛沉寂的PM2.5討論再次引爆,隨之而來的水體(ti) 汙染、垃圾圍城等環境問題也以一種銳不可當的姿勢衝(chong) 擊公眾(zhong) 輿論。在經曆過住不好、吃不放心之後,國人的戰鬥指數終於(yu) 又被升級這次是環境汙染。中國的環境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加快環境汙染治理、加強環境監管力度也不能僅(jin) 僅(jin) 浮於(yu) 表麵。

環境監測儀(yi) 器是儀(yi) 器領域下的一大門類,是通過采集分析數據,獲取汙染源和環境背景汙染狀況的專(zhuan) 業(ye) 現場分析儀(yi) 器。現今,我國的環境檢測儀(yi) 器儀(yi) 表主要包括水、空氣、土壤。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此類儀(yi) 器儀(yi) 表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發展,先河環保、聚光科技、雪迪龍、天瑞儀(yi) 器等國內(nei) 一批上市儀(yi) 器公司已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在環境監測儀(yi) 器領域,國內(nei) 企業(ye) 的*與(yu) 國外企業(ye) 相當,主要原因是國內(nei) 技術水平同國外差距不明顯,並且國內(nei) 企業(ye) 在銷售渠道拓展與(yu) 售後服務方麵占據優(you) 勢。

實驗室分析儀(yi) 器儀(yi) 表:實驗室分析儀(yi) 器同樣是儀(yi) 器下麵一個(ge) 重要的門類,是通過對液體(ti) 、氣體(ti) 、土壤等樣本進行采集、分析、試驗的的終端分析儀(yi) 器。實驗室分析儀(yi) 器領域,國內(nei) 企業(ye) 產(chan) 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領域,分析儀(yi) 器,如色譜、質譜、核磁共振等,絕大部分市場由國外公司占領。據統計,中低檔儀(yi) 器的國內(nei) 市場滿足率為(wei) 65%,中儀(yi) 器的滿足率為(wei) 30%.

存在的問題

技術檔次低,低水平、重複生產(chan) 嚴(yan) 重,規模效益差;產(chan) 品質量不高,性能不穩定,一致性較差,使用壽命短,故障率高。研究開發能力較低,在線監測儀(yi) 器的係統配套生產(chan) 能力較低,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

政府層麵要加大對環境監測儀(yi) 器的監督管理加快製定、完善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環境自動監測係統運營市場化機製與(yu) 資質認證認可製度,消除運營市場混亂(luan) 帶來的負麵影響。適時完善環境監測儀(yi) 器的發展規劃和技術政策,明確環境監測儀(yi) 器發展方向,指導和規範環境監測儀(yi) 器健康發展,避免企業(ye) 盲從(cong) 。
 

服務熱線
18916735302
13761613451

掃碼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