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8916735302
13761613451
我國已經成為(wei) 亞(ya) 洲第二大儀(yi) 器儀(yi) 表生產(chan) 國,伴隨著十二五,我的儀(yi) 器儀(yi) 表還將得到的發展,有預計稱,未來五年,行業(ye) 總產(chan) 值將達到或接近萬(wan) 億(yi) 元,年平均增長率達15%.據海關(guan) 統計,2013年我國累計出口儀(yi) 器儀(yi) 表產(chan) 品253.7億(yi) 美元,同比增長6.2%;進口422.9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8%。
國產(chan) 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產(chan) 值有望近萬(wan) 億(yi)
未來五年,我國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應用電子商務開拓市場和積極拓展網絡營銷,將成為(wei) 行業(ye) 持續發展的主流趨勢。
這個(ge) 預測當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實際的依據的。以2013年我國儀(yi) 器儀(yi) 表的出口來看,2013年工業(ye) 自動化儀(yi) 表係統,電子測量儀(yi) 器、試驗機、實驗分析儀(yi) 器、醫療儀(yi) 器等出口增幅均在40%以上,以往出口量不大的工業(ye) 自動化儀(yi) 表、電子測量儀(yi) 器等增幅分別高達76.9%和104.5%.
再來看美國市場調查機構SDI的報告統計,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生命科學分析儀(yi) 器行業(ye) 已經在許多產(chan) 業(ye) 中產(chan) 生深遠的影響。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也刺激了對儀(yi) 器的需求,其市場先進以兩(liang) 位數的速度發展,從(cong) 而使得中國成為(wei) 了世界上重要的市場之一。在生命科學分析儀(yi) 器的同行看來,中國在當今經濟形勢下可提供一種需求發展來源。
由此可見,我國的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已經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努力,提升我國儀(yi) 器儀(yi) 表行業(ye) 在上的度。
進出口漲跌互現
我國儀(yi) 器儀(yi) 表產(chan) 品先進處於(yu) 進出口貿易逆差的狀態,自2001年開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並且在2006年以前逆差額均超過出口額。但自2005年開始,出口增幅開始逐漸超過進口增幅,貿易逆差的增幅逐步縮小,逆差額也被出口額超過。貿易逆差在2011年達到高的171.6億(yi) 美元,隨後開始降低。
出口方麵,上半年在經曆了年初的短暫增長後,整體(ti) 表現低迷,下半年增幅保持平穩;進口方麵,月度增幅波動較大。全年進出口小幅增長,出口增幅繼續高於(yu) 進口增幅。
儀(yi) 器儀(yi) 表產(chan) 品主要分為(wei) 12大類。出口方麵,工業(ye) 自動控製係統及裝置、光學儀(yi) 器、醫療儀(yi) 器是主要的產(chan) 品類別,出口增速較快的有工業(ye) 自動控製係統及裝置18.1%、電工儀(yi) 器儀(yi) 表11.1%、實驗分析儀(yi) 器14.6%和衡器10.2%。僅(jin) 計量儀(yi) 器儀(yi) 表出口同比下降。
工業(ye) 自動控製係統及裝置、實驗分析儀(yi) 器、醫療儀(yi) 器、光學儀(yi) 器、電子測量儀(yi) 器是進口的主要產(chan) 品類別,進口增速較快的是光學儀(yi) 器20.9%、實驗分析儀(yi) 器15.8%和醫療儀(yi) 器7.1%,其他產(chan) 品類別的進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我國儀(yi) 器儀(yi) 表產(chan) 品隻有在技術含量較低的計量儀(yi) 器儀(yi) 表、衡器、繪圖計算及測量儀(yi) 器的進出口貿易中處於(yu) 順差,其餘(yu) 類別產(chan) 品均處於(yu) 貿易逆差,其中尤以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ye) 自動控製係統及裝置、電子測量儀(yi) 器、醫療儀(yi) 器貿易逆差多。
亞(ya) 洲是我國儀(yi) 器儀(yi) 表產(chan) 品出口主要市場,占比超過一半,其次是歐洲和北美主要是美國,出口占比同為(wei) 19%,對三大市場的出口增幅也超過平均出口增幅。此外,對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出口下降,尤其對非洲出口下降明顯。
美國是我國大的儀(yi) 器儀(yi) 表產(chan) 品進出口市場,2013年對其出口46.4億(yi) 美元,占比18.3%,同比增長8.3%;自美進口88億(yi) 美元,占比20.8%,同比增長9.2%.前出口市場中,僅(jin) 對日本出口下降,出口增長較快的國家和地區有中國台灣省、新加坡、德國、荷蘭(lan) 、印度,增幅分別為(wei) 36.2%、15.7%、15.5%、11.7%、10.5%。
我國自亞(ya) 洲進口儀(yi) 器儀(yi) 表產(chan) 品占比為(wei) 45.7%,自歐洲進口占比32%,自北美進口占比21.5%,但是自上述地區進口增幅較小,尤其自亞(ya) 洲進口同比僅(jin) 增長0.7%.進口增長較快的地區主要是非洲、中東(dong) 及東(dong) 歐,原因主要是自這些地區進口基數較小,增幅變化波動較為(wei) 明顯。
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是關(guan) 鍵
目前,我國科學儀(yi) 器企業(ye) 的科研經費投入嚴(yan) 重不足,占年銷售額不到3%,而世界跨國公司的研發投入占年銷售額超過10%。
一方麵是研發投入不足,另一方麵是一些好的技術成果市場效益不明顯。很多儀(yi) 器製造企業(ye) 麵臨(lin) 著既要生存又要創新的發展瓶頸,為(wei) 了生存往往選擇急功近利的發展方式。對此,李林認為(wei) ,國內(nei) 企業(ye) 應該揚長避短、優(you) 勢互補,共同生存、共同發展,“許多企業(ye) 希望自己什麽(me) 都有、什麽(me) 都能做好,這是不現實的”。
山東(dong) 省生物技術中心主任史建國指出,國內(nei) 科學儀(yi) 器的研究成果不少,尤其是方法學研究與(yu) 國外相比並不弱,但成果如何轉化為(wei) 現實產(chan) 品,還存在瓶頸。
成果轉化難是中國科技界的頑疾,其中固然有體(ti) 製問題,但也與(yu) 科研人員的慣性思維不無關(guan) 係。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表示,企業(ye) 研發人員往往傾(qing) 向於(yu) 跟著國外的研發趨勢走,而對國內(nei) 許多新的方法未必理解,或者捕捉不到這些信息,不知道國內(nei) 的一些方法也轉化應用並獲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