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8916735302
13761613451
2016年,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狀況
2016年,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總體(ti) 良好。
電離輻射
2016年,全國環境電離輻射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漲落範圍內(nei) 。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在當地天然本底水平漲落範圍內(nei) 。氣溶膠、沉降物總α和總β活度濃度、空氣中氚活度濃度均為(wei) 正常環境水平。長江、黃河、珠江、鬆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西北諸河、重點湖泊(水庫)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與(yu) 曆年相比均無明顯變化,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與(yu) 1983-1990年全國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結果處於(yu) 同一水平。地下飲用水及開展監測的省會(hui)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中總α和總β活度濃度均低於(yu)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的限值。近岸海域海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鍶-90和銫-137活度濃度均低於(yu) 《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規定的限值。土壤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與(yu) 曆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與(yu) 1983-1990年全國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結果處於(yu) 同一水平。
運行核電廠周圍環境電離輻射2013年,遼寧紅沿河核電廠和福建寧德核電廠投入運行。秦山核電基地各核電廠、大亞(ya) 灣/嶺澳核電廠、田灣核電廠、紅沿河核電廠和寧德核電廠外圍各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線響應值)年均值分別為(wei) 100.8納戈/時、123.7納戈/時、99.9納戈/時、76.8納戈/時和98.1納戈/時,均在當地天然本底水平漲落範圍內(nei) 。核電廠外圍氣溶膠、沉降物、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各種環境介質中除氚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與(yu) 曆年相比均無明顯變化。秦山核電基地周圍環境空氣、降水、地表水、井水及部分生物樣品中氚活度濃度,大亞(ya) 灣/嶺澳核電廠和田灣核電廠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中氚活度濃度與(yu) 核電廠運行前本底值相比均有所升高,但對公眾(zhong) 造成的輻射劑量均遠低於(yu) 國家規定的劑量限值。
民用研究堆周圍環境電離輻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核能與(yu) 新能源技術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和深圳大學微堆等研究設施外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氣溶膠、沉降物、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與(yu) 曆年相比均無明顯變化;飲用地下水總α和總β活度濃度均低於(yu)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的限值。
核燃料循環設施和廢物處置設施周圍環境電離輻射中核蘭(lan) 州鈾濃縮有限公司、中核陝西鈾濃縮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和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等核燃料循環設施及西北低中放廢物處置場、北龍低中放廢物處置場和青海國營二二一廠放射性填埋坑外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均無明顯變化,環境介質中未監測到由上述企業(ye) 生產(chan) 、加工、貯存、處理、運輸等活動引起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升高。
鈾礦冶周圍環境電離輻射鈾礦冶設施周圍輻射環境質量總體(ti) 穩定。空氣中氡活度濃度、氣溶膠總α活度濃度、地表水及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鈾和鐳-226活度濃度均無明顯變化。
電磁輻射
2016年,全國環境電磁輻射質量總體(ti) 良好。環境電磁綜合場強均遠低於(yu) 《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中有關(guan) 公眾(zhong) 照射參考導出限值。電磁輻射設施周圍環境電磁輻射水平無明顯變化。開展監測的移動通信基站天線周圍環境敏感點的電磁輻射水平低於(yu) 《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規定的公眾(zhong) 照射導出限值,開展監測的各輸電線和變電站周圍環境敏感點工頻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均低於(yu) 《500kV超高壓送變電工程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jia) 技術規範》(HJ/T24-1998)規定的居民區工頻電場評價(jia) 標準和公眾(zhong) 全天候輻射時的工頻限值。
措施與(yu) 行動
【輻射環境監測】完成對全國31個(ge) 省(區、市)的輻射環境監測能力評估工作,印發《“十二五”全國輻射環境監測體(ti) 係建設工作方案》,指導各省級環保機構開展輻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印發《2016年全國輻射環境監測方案》,完善各省(區、市)國控監測點位和監測內(nei) 容,做好國控網監測數據匯總、評價(jia) 、反饋和報告編製工作。完成2013年全國輻射環境監測培訓任務,實施綜合培訓和操作技能培訓2大類共41期,實際培訓560人。
【基地調查】2016年,組織召開了*次小組工作會(hui) 議,組織編製印發了《全國核基地與(yu) 核設施輻射環境現狀調查與(yu) 評價(jia) 項目管理辦法》、《調查與(yu) 評價(jia) 監測技術規範》、《調查與(yu) 評價(jia) 質量保證規範》,《調查與(yu) 評價(jia) 工作評價(jia) 技術規範》等。已完成雲(yun) 南臨(lin) 滄礦區調查,基本完成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秦山核電基地資料收集及大部分現場監測、采樣、實驗分析工作,完成清華大學核能與(yu) 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等4家單位調查與(yu) 評價(jia) 實施方案,正在組織編製和審查田灣核電基地等6家單位的實施方案。
上一篇 : 宇宙輻射
下一篇 : BG3500-430係列通道式車輛放射性監測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