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13761613451、18916735302

开云体育手机版app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开云体育手机版app >環境中的放射性危害
環境中的放射性危害
更新時間:2014-03-10   點擊次數:2587次

環境中的放射性危害

了解環境中放射性的來源,放射性核素在土壤、水、大氣等環境中的分布,了解放射性核素對人體(ti) 的危害及內(nei) 照射概念。
一、環境中放射性的來源
1、天然放射性的來源
宇宙射線:
初級宇宙射線:質子(83~89%)、α粒子(10~15%)、輕核(原子序數>34~26)、高能電子;
次級宇宙射線:初級宇宙射線進入大氣層與(yu) 空氣中原子核發生碰撞,引起核反應並產(chan) 生一係列其他粒子,通過這些粒子自身轉變或與(yu) 周圍物質反應而形成的。
天然係列放射性核素:P3758-2,都含有放射性氣體(ti) Rn氡核素,末端都是穩定的Pb核素;
鈾係:母體(ti) 238U
錒係:母體(ti) 235U
釷係:母體(ti) 232Th
自然界中單獨存在的核素
約有20種核素,半衰期長,強度極弱;例如人體(ti) 中40K(T1/2=1.26×109)
2
、人為(wei) 放射性汙染的來源
核試驗及航天事故
核工業(ye) :原子能反應堆、原子能電站、核動力艦艇
工農(nong) 業(ye) 、醫學、科研等部門的排放廢物(放射性同位素進行示蹤試驗)
放射性礦的開采和利用
二、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的分布
1、土壤和岩石中的分布(8-2P376)
2
、水體(ti) 中的分布: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40K87Ra()和鈾係元素。P376,表83
3
、大氣中的分布:氡的同位素(222Rn
4、動植物組織中的分布:40K226Ra14C210Pb210Po等。
三、人體(ti) 中的放射性核素及其危害
放射性核素可通過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攝入、皮膚或粘膜侵入等三種途徑進入人體(ti) 並在體(ti) 內(nei) 蓄積。
致死劑量:全身吸收劑量達5戈瑞時,1—2小時內(nei) 即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一周後出現咽炎、體(ti) 溫上升、迅速消瘦等症狀,第二周就會(hui) 死亡,且死亡率100%。
半致死劑量:吸收劑量為(wei) 4戈瑞時,數小時後出現嘔吐,兩(liang) 周內(nei) 毛發脫落,體(ti) 溫上升,三周內(nei) 出現紫斑,咽喉感染,四周後有50%受照射者死亡,存活者六個(ge) 月後才能恢複健康。
輕度急性放射病症狀:吸收劑量為(wei) 2戈瑞時,經過大約一周的潛伏期,出現毛發脫落、厭食等症狀。吸收劑量為(wei) 1戈瑞時,將有20—25%的受照射者發生嘔吐等輕度急性放射病症狀。0.5戈瑞的劑量可使人體(ti) 血象發生輕度變化。
輻射損傷(shang) :遠期效應、驅體(ti) 效應和遺傳(chuan) 效應。遠期效應係指急性照射後若幹時間或較低劑量照射後數月或數年才發生病變。驅體(ti) 效應指導致受照射者發生白血病、白內(nei) 障、癌症及壽命縮短等損傷(shang) 效應。遺傳(chuan) 效應指在下一代或幾代後才顯示損傷(shang) 效應。

服務熱線
18916735302
13761613451

掃碼加微信